ENMOTECH
在以“奇点时刻·数智跃迁”为主题的云和恩墨2025春季产品发布会上,我们重点介绍了 zCloud 6.7版本新增的智能体四大功能,通过AI来赋能解决数据库运维管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同时也简单介绍了新版本在用户交互体验上的升级与优化。本文详细介绍为了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,zCloud 6.7中的一些重大改进。
一般来讲,产品功能的使用路径只有符合用户的使用逻辑,交互体验才能有“好”的基础。我们通过对过往数十家企业级客户的观察发现,用户使用 zCloud 往往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任务:
1
批量操作型:从全局角度进行操作管理,如查看告警、查看巡检。在一个用户管理着数十、上百套库的场景下,用户不可能一套一套库地查看巡检,因此需要从全局快速查看告警和巡检是否存在问题,特别是全局里面的TOP问题。
2
单库操作型:针对单个库的操作管理,如查看性能指标、TOP SQL、巡检报告等。比较典型的是问题的响应处理,例如业务侧报告ERP运行缓慢而需要对ERP系统快速进行性能分析,以及重要和核心数据库的主动详细检查等。
3
系统管理操作:对 zCloud 平台自身的管理,如用户的增加、权限的配置、某些功能的参数修改,以及平台自身的健康状态检查等。
从功能的使用频度来说,用户对高频使用的功能往往“习惯成自然”,一般很快就能进入到操作路径;而对低频使用的功能,大概率要“找一找”才能发现功能的入口,甚至有时还找不到,这就十分影响用户体验。
在平台软件上完成一个任务,最重要的是功能的“入口”,以及进入功能后有清晰的操作路径。功能的“入口”,通常也有两种方式:
1
以任务名称为入口:比如查看巡检报告、告警信息、监控数据,这些都是明确的任务,在基于任务的情况下再去找这个任务要操作的对象。
2
以要操作的对象为入口:就是先找到要操作的对象,然后围绕这个对象完成一系列的操作任务。
上述两种功能入口方式,没有好与不好之分,只是更照顾用户的使用习惯。
基于上述的综合考虑,zCloud 在6.7版本对交互模式做了大幅升级优化,希望新的改进能够得到用户的喜欢。
一、新增“功能模式”菜单,原有“资源模式”保留
新的“功能模式”菜单布局,是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入口,在菜单上体现为几个管理“中心”,比如资源管理就是资源中心,对数据库进行监控查看和分析就从“监控中心”进入。
功能模式菜单适用于用户管理的数据库类型较多的情况,这在多元数据库时代已越来越常见。而原有的资源模式菜单,适合于一个用户只管理少数种类数据库的场景,鉴于仍有部分用户只需管理少数数据库或习惯使然,该模式的菜单继续保留。当然,用户可根据自身的管理习惯或需要,选择适合自己的菜单模式。

二、单库操作功能的统一归类和操作入口改进
通过以任务场景驱动作为入口,我们对具体的某个数据库管理所涉及的所有操作进行了统一归类,并在单个页面内就能找到所有功能的入口。如图所示,用户可以在界面左上方通过下拉菜单切换需要操作的数据库;通过一级导航栏和二级导航栏选择具体的单库操作;在展开的菜单列表里可以方便地选择针对该单库的所有操作任务。

三、最佳实践与“个性化”同时满足的监控中心
监控、巡检和告警是 zCloud 中被使用得最为频繁的三大功能。对用户来说,既需要快速掌握全局信息,又要能够细致掌握重要和核心数据库的关键信息,同时还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对管理页面进行个性化定制。
因此,zCloud 6.7对新的“监控中心”做了优化——针对全局信息,默认配置了最佳实践的监控中心仪表盘,对于用户的个性化习惯和重点关注的数据库,可进行“个性化”设置。
下图中,默认的仪表盘展示了全局信息,包括告警问题数、巡检问题数等,更是展示了最需关注的全局TOP关键指标,如活动会话TOP的数据库、阻塞数TOP的数据库等,同时也链接了其他功能的入口,可以实现一键跳转,如监控大屏、健康评分等。

如果需要,用户可以通过“个性化设置”增加一个新的仪表盘,比如名字叫“我关注的数据库”。

当用户框选有异常波动的时间范围,zCloud 会立即对该时间范围的TOP级SQL进行展示,非常符合直觉化设计。

四、新增全局搜索功能,一键精准到达目的地
所有的用户基本都有使用搜索的习惯。一个好用的搜索功能,可以让工作任务事半功倍。因此,zCloud 6.7版本新增全局搜索功能:
1
功能搜索:对“低频”使用的功能,快速定位直达。
2
对象搜索:数据库数量庞大,正常路径多步操作且难以找寻,现在输入名字或IP地址等信息,就能够快速找到并直达该数据库的“基本信息”页面。
3
文档搜索:以前查找文档不方便,现在有了快速全文检索,想要的文档一键直达。
如下图所示,搜索“演”字,所有带有“演”字的数据库和功能就都呈现了出来,点击即可跳转到对应的数据库操作页面或功能页面。

结语
zCloud 始终把“以用户为中心”放在产品设计的首位,这一点在6.7版本上尤为凸显——除了在功能的智能化、专业性、兼容性等多个方向持续演进和优化,在用户交互使用体验上的升级是我们产研团队的用心之作,期望能得到用户朋友们的认可。